学科融合,批判思维 夯实基础,解读名著
——初读《西游记》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金岸中学一贯坚持实施跨学科融合特色课程,聚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着力探讨在学科融合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即学科融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初一年级A、B级部所开展的学科融合课程,以各学科视角重新解读名著《西游记》,着重探索,实现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可能性。取得了较好的学科融合性的学习成果汇报。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完成各科任务时,收获了哪些充满趣味的成果:
语文——引领夯基础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先通读《西游记》整本名著,整体感知文本,再根据主要人物关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精彩情节的概括。这样,由整体到局部的梳理、分析,让学生实现了《西游记》名著的初读及精读,也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英语——把名著读给世界听
英语学科要求学生通过英文思维导图多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人物特色特色及故事情节。一方面,完成了英语及语文的学科融合;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美术——培养多元审美视野
美术学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分别从小和尚、妖怪和神仙三种不同的角度来画出自己心目中孙悟空的形象。融合课程形式新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在考察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与把握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巧妙地完成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历史——小说和史实
-小说和史实-
历史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比较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取经与《大唐西域记》真实历史故事玄奘西行取经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到玄奘从西域取回印度的佛教经典,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更好地理解习总书记所说的“民族有信仰”这句话。
地理——地图上的西游记
取经路线图
地理学科要求学生画出“西游”路线的旅行攻略——绘制趣味取经路线图,标注地名和取经路上重大事件。《西游记》中包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识,里面的山川风景都是最好的证明。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勇斗车迟国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情节,学生在本节课中不仅阅读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还学习到很多地理知识!
初读《西游记》第一阶段落下帷幕,同学们通过本次“学科融合”课程的学习,反复记忆了《西游记》中重要的知识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在各科任务的完成中取得很多的趣味。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高效落实。
金岸中学一直坚持实施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现并解决与学科相联系的各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主题融合课程和主题阅读课程都能让每一个金岸学子收获和成长!